罗平县工商联搭好“四个台” 助推非公经济健康发展
2017-12-12 11:15:20 来源:罗平县工商联 作者:董琼波
近年来,罗平县工商联以搭建平台为抓手,以“围绕中心、服务大局”为根本,强化措施,促进全县非公经济健康发展和非公经济人士健康成长。
一是搭建学习平台,提高理论水平。1、加强与名校对接。与清华、北大、浙大等名校建立对接关系,采取“请进来”、“走出去”的方式,组织广大非公经济人士学习,不断提升全县非公经济人士的理论水平和文化素质;2、开展红色教育。组织非公经济人士到井冈山革命传统学习开展红色教育,弘扬“坚定信念、艰苦奋斗、实事求是、敢创新路、依靠群众、勇于胜利”的井冈山精神,坚定广大非公经济人士跟党走、奔小康的理想信念;3、坚定理想信念。开展以“守法诚信、坚定信心”为重点的理想信念教育实践活动,引导全县非公经济人士以“亲”、“清”为标尺,构建新型政商关系;4、紧跟实事动态。为56位执委委员订阅《中华工商时报》,引导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和民营经济人士健康成长。
二是搭建交流平台,增强凝聚力。1、与周边省市县商(协)会建立友好关系。与贵州、广西、河北以及省内的昆明、大理、昭通、楚雄、临沧等地10多家工商联缔结了友好商会,促进商会健康发展;2、丰富交流平台。与罗平县电视台联合制作《企业风采》栏目,滚动播出县内企业动态;注册了“罗平工商联微信公众号”、“罗平县工商联九届执委群”等平台,适时发布政策法规及工作要求,增强了工商联队伍的凝聚力和号召力;3、营造良好的舆论绯闻。在《中华工商时报》、《云南日报》、《曲靖日报》、《罗平时政》等主流媒体宣传报道我县工商联系统、非公有制经济领域开展工作的动态信息100余篇(次)。
三是搭建合作平台,增强参政议政能力。1、加强与部门间的沟通协调。积极主动与国税、地税、就业中心、财政、信贷等部门的沟通协调,通过召开座谈会、业务洽谈会或交流会等多种形式,维护非公经济人士等纳税人权益,提高“贷免扶补”工作效率,减少办事程序,不断提高自身服务能力和水平。2017年受理争取“贷免扶补”690名,发放创业贷款6900万元,完成了11户310万元“微型企业培育工程”任务;2、增强非公经济人士参政议政主动性积极性。组织非公经济人士参加了意见征求会、座谈会和听证会等300余人次,提交各类议案、提案18件,调研报告2篇,被县委政府列为重点督办的提案有3件。引导非公经济人士积极参与“万企帮万村”精准扶贫、“环境卫生综合整治”等县委政府中心工作,增强广大非公经济人士参与社会建设的责任感和自豪感。
四是健全联系机制,提升工作效率。 1、建立了县委领导联系重点企业机制。县委政府明确县委常委、县人大常委会、县政府、县政协领导班子成员20余人,每人挂钩联系2户以上重点企业,各乡镇(街道)党政领导班子成员110余人挂钩联系辖区内民营企业,切实解决企业生产经营和项目建设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;2、建立了工商联领导班子联系执委及重点产业制度。工商联(总商会)21位领导班子成员分别联系到高原特色生态农业和生物资源加工产业、旅游文化与健康产业、有色金属加工产业、现代商贸物流产业和新型建材产业及执委单位,收集行业发展信息,提出行业发展对策,帮助企业协调解决困难和问题。有效促进非公经济健康发展和非公经济人士健康成长。